52歲的美國國家半導體(以下簡稱“國家半導體”)的“消失”,換來的是行業(yè)中一個“新的”龐然大物。
4月4日,德州儀器公司(TI)與國家半導體宣布已簽署最終協議,前者將以每股25美元,總額約65億美元的現金收購后者。交易完成后,國家半導體將并入德州儀器的模擬部門。屆時,該部門營收將占據德州儀器總營收的近一半。德州儀器董事長、總裁兼CEO理查德·譚普頓表示:“這次收購的意義在于實力的加強和業(yè)務的增長!
在行業(yè)內,兩家公司各有優(yōu)勢。德州儀器擁有提供3萬種模擬產品,擁有廣泛的客戶影響力和業(yè)內領先的生產制造能力。國家半導體擁1.2萬種模擬產品,在工業(yè)電源市場占據領先地位。
此次交易還需要等待通過美國和國際監(jiān)管機構的審查,以及國家半導體股東的批準,如果一切順利,預計將在未來6到9個月內完成。
德州儀器此番收購國家半導體,將成為該公司歷史上最大的一宗并購,也是最近幾年來半導體行業(yè)規(guī)模最大的并購交易。
霸主地位的誘惑
德州儀器對國家半導體的收購交易是在4月4日美股收盤后公布的。與國家半導體當天收盤價14.07美元相比,德州儀器開出的收購價要高出78%。
來自彭博社的數據顯示,與過去一年里全球半導體行業(yè)中的196宗并購交易相比,德州儀器所支付的差價相當于平均值的4倍以上。因此,一些投資者并不理解德州儀器這次的決定,因此,該公司股價曾在收購消息公布后微跌。
芝加哥投資公司SterneAgeeLeach的分析師維賈伊·拉克什指出:“按當前估值,這項交易看起來出價過高,但從更長遠來看,這項交易能帶來相當良好的增長!
出任國家半導體總裁兼CEO一年多來,唐納德·麥克勞德實施的資本控制措施初顯成效,公司毛利率提高到70%左右,這也是國家半導體的吸引力之一。譚普頓也直言:“近年來,國家半導體的管理團隊在提高利潤率和精簡開支上表現出色,這將在收購完成后有益于提高德州儀器的盈利能力和不計入收購成本后的每股收益。”
德州儀器收購國家半導體更可謂一舉多得。以2010年銷售額計算,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預計德州儀器將由此取代東芝,成為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公司。2010年,全球模擬半導體市場規(guī)模為420億美元,德州儀器的收入為60億美元,占全球份額的14%,位居第一;國家半導體的收入約為16億美元,占3%。分析認為,此次收購有助于加強德州儀器在這一市場的主導地位。
在全球穩(wěn)壓器IC市場,2010年德州儀器居于龍頭位置,國家半導體位列第三。iSuppli指出,這次交易將德州儀器稱霸該領域。
在全球LED驅動IC市場的情形同樣如此。德州儀器與國家半導體分別占據前兩位。此外,收購還能夠令德州儀器領跑全球電源管理IC市場。兩家公司的電源管理及驅動類產品占全球市場的17%,是目前市場排名第二的英飛凌兩倍還多。
表面看來,雙方在某些領域上存在著正面沖突,其實不盡然。CanaccordGenuity分析師BobbyBurleson指出:“兩者的模擬產品組合重疊部分很少,德州儀器模擬業(yè)務收入的64%來自通訊和計算市場,而國家半導體來自工業(yè)市場的收入占比重最大,為46%。通過不同市場應用的組合,還可以有效規(guī)避半導體周期問題所帶來的困擾。”
在未來的新能源市場,模擬集成電路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國家半導體在太陽能光伏領域的實力也很有吸引力。
但有人士指出,客戶通常會擔憂一家供應商獨大后帶來左右供應量和價格的風險,因此,不一定對這次交易樂觀其成。
在資本市場,投資者對收購方德州儀器表現比較冷淡,而對將被收購的國家半導體則格外熱情。4月4日盤后交易時段,國家半導體股價飆漲超過70%。
大者欲恒大
最近兩年,德州儀器頻繁整合產能,包括重金投建12英寸晶圓片廠,買下奇夢達位于美國維吉尼亞州的12英寸廠的設備,購入飛索半導體在日本的一家8英寸廠和一家12英寸廠,以及收購中國的成芯。
對于德州儀器的步步擴張,中國臺灣地區(qū)一些業(yè)者持觀望態(tài)度,然而,另有一些業(yè)內人士表現得甚為緊張,認為不能掉以輕心。
去年年底,德州儀器臺灣區(qū)總經理陳建村表示,該公司未來將全力爭奪市場占有率,臺灣地區(qū)是重點目標。他稱,德州儀器自建和收購的工廠將在2011年第一季度陸續(xù)量產,屆時可能會對臺灣地區(qū)的同類企業(yè)造成沖擊。
據悉,此次交易一經發(fā)布,臺灣地區(qū)模擬集成電路企業(yè)在股市全面重挫,立锜、致新、模擬科等的股價創(chuàng)出近期新低。
許多臺灣地區(qū)業(yè)者指出,德州儀器原有產品線與當地大廠的產品線重疊性高,但與國家半導體產品線重疊性低,因此該并購在短期內對當地業(yè)者不會有太大影響。盡管如此,還是有人士呼吁,并購成功后的德州儀器有可能為全球模擬集成電路市場立下新的游戲規(guī)則,將掀起新一輪淘汰賽,如果臺系業(yè)者再不重視,恐怕難有立身之處。
“大者恒大”是半導體行業(yè)的普適原則。日本芯片巨頭NEC電子與瑞薩科技合并成立的瑞薩電子是全球最大的微控制器廠商。阿布扎比ATIC公司和AMD合資的Global Foundries,成立以來的發(fā)展戰(zhàn)略極具進攻性。2010年1月,Global Foundries完成對新加坡特許半導體的兼并。2011年,該公司的計劃資本支出從25億美元調高到50億美元,用以擴展半導體業(yè)務。這一資金規(guī)模甚至超過該公司全年銷售額。ATIC公司表示,增加對Global Foundries的投資是對英特爾、臺積電等競爭對手紛紛作出增大資本投入做法的回應。
前不久,Global Foundries CEO Doug Grose表示,公司今年年收入有望從35億美元左右增至大約40億美元,從而在賺錢能力上超越聯電,僅次于臺積電。
不過,并不是所有企業(yè)的求大預期都能夠實現。
合并之前,瑞薩科技是全球第六大半導體廠,NEC電子是全球第十一。以當時的合并營收規(guī)模計算,瑞薩電子將成為規(guī)模僅次于英特爾與三星電子的全球第三強。但在Gartner對2010年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商的統計中,瑞薩電子排名第五。
有觀察人士表示,大型模擬芯片廠商合并案不多見,這些廠商通常各自擁有專長制程或技術,彼此并非直接競爭。因此,德州儀器將如何把國家半導體的產品線順利合并是該交易值得觀察的部分。
當前的電子資訊:德儀鯨吞國半臺灣企業(yè)提心吊膽欲自救
上一篇電子資訊:[上一篇]:電源消滅沙塵暴3大低碳節(jié)能技術解析
下一篇電子資訊:[下一篇]:德州儀器推出業(yè)界最小型無線電源接收器芯片